聽力作為人類感知世界最重要的方式之一,風聲、雨聲、讀書聲,動聽的音樂等等旋律音節(jié),都像夢幻一樣環(huán)繞在人類的周圍。聽力一旦發(fā)生損傷,失去了聲音,帶來的可能是一片死寂孤獨。
聲音給人帶來快樂,很多年輕人只要出門,就會帶上耳機聽音樂,走到哪聽到哪,然而,這樣的行為,往往容易造成噪音性損害引起聽力下降。長期戴耳機容易造成這種傷害,而且這往往不是個案,在使用耳機的人群中普遍存在,在青少年中更嚴重。
一、社會調查情況
(一)國內調查
為了解在校大學生耳機使用狀況及其對噪聲性聽力損傷的影響,2011年前后,河南新鄉(xiāng)醫(yī)學院公共衛(wèi)生學系流行病與衛(wèi)生統(tǒng)計學教研室采用分層隨機抽樣方法抽取河南省新鄉(xiāng)醫(yī)學院的3826名在校大學生進行問卷調查結果調查的3826名在校大學生中,使用耳機3819人,耳機使用率達99.8%;其中有噪聲性聽力損傷者1070例,占28.0%;有慢性耳鳴者510例,占13.4%;有眩暈、惡心者313例,占8.2%;有聽力下降者384例,占10.1%。
?。ǘ﹪庹{查

2015年2月27日 ,日內瓦 - 世衛(wèi)組織指出,約有11億青少年和青年因不安全使用智能手機等個人音頻設備以及在夜總會、酒吧和體育賽場等噪音很大的娛樂場所接觸有損聽力的聲級,面臨聽力損失風險。聽力損失可能會對身心健康、教育和就業(yè)造成極為嚴重的后果。
聽力安全取決于聲音強度或大小以及收聽的持續(xù)時間和頻率。接觸巨大聲音可能會導致暫時性聽力損失或耳鳴。如果音量特大或經常性接觸或持續(xù)時間過長,可造成耳朵感覺細胞永久損害,導致不可逆轉的聽力損失。
二、質檢機構質量抽查情況
針對耳機產品可能存在的聽力損傷風險,質檢總局自2012年開始,連續(xù)4年組織開展了媒體播放器、手機、平板電腦及配套用耳機產品質量安全風險監(jiān)測。主要依據(jù)IEC 62368、EN 50332等標準規(guī)定的參考限值,對最大聲壓級、最大輸出電壓或仿真節(jié)目信號特征電壓等項目進行了檢測。產品質量安全風險監(jiān)測結果見下表。

根據(jù)EN50332的規(guī)定:
如果耳機輸出的音量超過100分貝,產品即不合格。100分貝的聲音相當于家用音響開到最大聲音那種效果。105分貝近比100分貝大5分貝,但已足夠讓人的耳朵產生痛覺。
如果耳機輸出94分貝聲音時所需的輸入電壓小于75毫伏,產品即不合格。
各種類型的耳機產品質量不容樂觀!
三、造成聽力損傷的原因
造成聽力損傷的原因主要為噪聲過大導致聽覺毛細胞受損或死亡。
專家指出,人出生時耳朵內的毛細胞數(shù)量就固定了,這些毛細胞沒有增生的能力,而特別大的噪聲會影響毛細胞,感受聲音的毛細胞死亡,聽力就會下降,甚至是永久性的聽力下降。

當人感覺到自己聽力下降或出現(xiàn)耳鳴等癥狀時,可能已經造成一定的聽力損傷,即使就診,可能也沒有很好的治療辦法。
四、噪聲過大的原因
(一)與使用環(huán)境等客觀因素有關
環(huán)境影響消費者所需的最低音量,在公交車等噪音分貝較高的環(huán)境中,消費者需要聽清音樂需要較大的音量,不知不覺中對使用者聽力造成較大的傷害。
?。ǘ┡c佩戴耳機聽音樂時的聲音大小和時長有關
歐盟公布的一份調研報告顯示:
戴著耳機聽音樂時,耳機聲音超過85分貝,時長超過30分鐘,可能引起暫時性聽力下降;
如果每天聽音樂時,耳機聲音超過89分貝,連續(xù)一個小時或以上,持續(xù)5年,就可能永久性喪失聽力。
(三)與耳機、播放器質量有關。
耳機產生的聲壓過大或寬頻特征電壓過低,將對消費者的聽力造成一定的風險,屬于產品設計、研發(fā)階段存在的問題,
五、耳機選購及使用建議
1、建議在正規(guī)商場選購帶產品標簽的產品,標簽上應注明型號、品牌及相關參數(shù)。
2、建議盡量選用阻隔外音性能較好的頭戴式耳機或主動降噪耳機,因為人們在嘈雜的環(huán)境中會不自覺地提高耳機音量,環(huán)境噪聲越大,耳機音量越大,對聽力健康越不利。頭戴式耳機或主動降噪耳機能較好地減少外部噪聲,降低噪音對耳鼓、耳膜的傷害,降低聽力損傷風險。
3、建議不要連續(xù)長時間(超過1小時)使用耳機,尤其建議兒童、青少年減少使用時間,降低聽力損傷風險。
4、建議盡量避免在嘈雜的公共場所使用耳機。
5、耳疾、有耳科疾病的人群建議少用耳機。
最后附上世界衛(wèi)生組織給消費者的建議:
世界衛(wèi)生組織建議工作場所每日接觸噪音的最高限值為85分貝,持續(xù)時間最多8小時。夜總會、酒吧和體育賽事的許多顧客經常接觸甚至更高聲級,因此應大幅減少接觸時間。例如,這類場合的噪音通常會達到100分貝,如果接觸時間超過15分鐘,就會有損聽力。
青少年和青年可以通過以下措施更好地保護聽力:調低個人音頻設備的音量,在嘈雜場所戴上耳塞,使用適配的入耳式或頭戴式耳機,最好是降噪耳機。他們也可以限制從事有噪音活動的時間,讓聽覺器官不時短暫休息,將個人音頻設備使用時間限制在一小時以內。他們可以借助智能手機的應用程序,監(jiān)控安全聽力水平。此外,他們還應注意聽力損失的警示信號,并定期檢查聽力。
家長、教師和醫(yī)生可以向年輕人講解安全聽力知識,而娛樂場所管理人員可以保持本場館安全噪音水平,使用音量控制器,并向顧客提供耳塞和“靜室”。制造商可以設計有安全功能的個人音頻設備,并在產品中和包裝上展示安全聽力信息。